一、西安哪里的酸菜鱼最好吃?
酸菜鱼可以去尝尝风波鱼庄的酸菜鱼~
他家店比较有特色,属于武打风格的~
连包间号都是什么东邪西毒了的。。。
竹园村的酸菜鱼没吃过,不过对竹园村印象不好,去他家吃过火锅,人均50元都吃不饱。。。
吃鱼还是去专门做鱼的好啊~
你要是没事可以去逛逛“西安美食订餐网”
这个站里面各种美食资讯比较齐全,还有折扣
像刚才那个风波庄就9折
二、西安有什么好吃的啊
卤汁凉粉,在西大街2小往北走50米,很好吃~!
粉蒸肉和蒸饺,回民巷里有几家都特别好吃……
●酸菜炒米------红红酸菜炒米。北院门(鼓楼内) ●小酥肉 -------定家小酥肉。大皮院最西面路北 ●三姐涮菜------大差市四院对面 。 ●外院的炸菜----西安外国语学校南门外面 朱雀杂粮食府,朱雀门里新闻大厦,公认的好吃,肥肉糯瘦肉香,配荷叶饼极好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肉丸糊辣汤----①特别推荐洒金桥里的刘老虎肉丸胡辣汤,吃过以后回味无穷! ②西郊劳动路劳动公园东门的菜市场一带的不错 ●甑糕---西安长大的是不是都有用它作早饭的经历啊,不过我小时候很喜欢吃。喜欢吃凉的。呵呵 ●卤面----------朱雀门外建苑大厦一楼中餐厅的,相当好吃,还配有腊汁肉,辣子鸡。价格在5-8元之间,最棒的是还赠送卤面的超级无敌搭档西红柿鸡蛋汤。 ●东新街--------牛肉丸子烩菜,好吃量也足,只出夜市,隔个几天就要去吃一回,味道地道 ●本人强烈推荐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对面老蒲城风味小吃,里面的八宝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炒海瓜子------胖嫂(东新街夜市,最近检查12点以后出摊)
●交大北沙坡--九龙海天大酒楼(刚开的分店在纬十街西北角),夜市上有一个(重庆嫩江鱼),小巷里有一家四种麻辣粉带(2块) ●黄甫庄口有一家〔卤汁鸡〕(5角) ●东门里南------渭南时晨包子
●鸭脖----------①东新街夜市有一家鸭脖店,绝对正宗。四块一根,有特辣,微辣,五香口味,建议尝尝最辣的。在东新街十字的东北角。很多人都是专程赶去买。 ●小六汤包------太白路、长安南路、大庆路 ●包子----------东新街郑家包子。 ●北广济街和北四府街西边那条街是正宗的回民区,里面好多好吃的 eg麻辣鸡块。。。自 己探索一下,绝对比鼓楼正。 ●德发长饺子馆--钟楼广场西北角。以饺子闻名的西安老字号了。主要供应各式饺子、饺子宴以及新派海菜。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饺子宴,能把饺子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从小动物到吃的,非常栩栩如生。只可惜价格太贵了。 ●海荣锅贴------PS:六中往西走第一个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听朋友狂推荐的。我还没去过呢。店面不是很大。朋友狂推荐麻辣腐丝,里面是豆腐丝和金针菇凉拌的。烤肉 ●里木烤肉------麻家十子往西50米&桥子口往西400米。 ●兰家烤肉------朱雀大街 以及小寨西路●烤羊排--------北郊自强路有一家 西高新十子西北角有家还不错(不过一定得两个人以上才能吃完)浐河度假村的烤全羊,须下午预定羊的重量,那里的烤包子也很好吃!
●烤羊肉--------南稍门永宁村里有一家,现割现秤现串现卖现烤现吃户县老机场的烤肉实在是一绝!
三、四川的气候、物产和经济简要说一下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地形地貌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
四川地形(3张)
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
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15]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是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其中贡嘎山是四川省最高点,海拔7556米。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
四川盆地的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行政面积的33%。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水文
四川河流众多,以长江水系为主。黄河一小段流经四川西北部,为四川和青海两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长江上游金沙江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边界,在攀枝花流经四川南部,在宜宾流经四川东南部,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嘉陵江、赤水河。
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泸沽湖和马湖,水域面积均不超过1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16]
一、四川盆地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2013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2013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