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为什么叫固镇?

特产价格 2025-08-31 17:50 浏览(0) 评论(0)
- N +

一、固镇县为什么叫固镇?

回答:固镇在安徽省东北部,淮河北侧,属蚌埠市,1964年析置固镇县,以古老集镇固镇命名,人口64.5万,面积1450平方米,有垓下古战场遗址。

二、固镇打底裤

固镇打底裤:时尚与舒适的完美结合

固镇打底裤:时尚与舒适的完美结合

在时尚界,固镇打底裤可谓备受关注。它的特殊设计使其成为了许多人的潮流选择。固镇打底裤既能给你带来极致的舒适感,又能让你在时尚领域中脱颖而出。

打底裤的历史

打底裤最早出现在欧洲冬季时尚圈中。作为一种起初被视为内衣的服饰,它由厚实的弹性面料制成,用于在大寒冬季为身体提供额外保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尚观念的改变,打底裤逐渐演变成一种极具时尚感的单品。

固镇打底裤的独特之处

固镇打底裤以其独特的设计与高品质的面料而脱颖而出。其舒适度和贴身感是其他品牌所无法媲美的。它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经过精心设计,确保适配不同体型的人,提供最佳舒适度和修饰效果。

与传统打底裤相比,固镇打底裤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细节。使用高弹性面料,使其更贴合身体曲线,既能展现你的身材优势,又能提供自如的活动空间。此外,其多样的颜色和款式选择使你能轻松将其与不同风格的服饰搭配,展现自己独特的时尚品味。

固镇打底裤的穿搭技巧

固镇打底裤的多功能性使得它成为时尚界的一颗耀眼明星。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搭配技巧:

  • 搭配宽松的上衣:选择一件宽松的上衣搭配固镇打底裤,既能凸显你的身材曲线,又能展现出休闲时尚的风格。
  • 精致的高跟鞋:如果你希望打造出更加优雅和正式的形象,可以选择搭配一双精致的高跟鞋。这样的搭配不仅可以拉长你的身材比例,还能增添女性魅力。
  • 运动风搭配:如果你喜欢运动休闲风格,可以选择一件宽松的运动上衣和一双时尚的运动鞋,与固镇打底裤搭配,既能凸显时尚感,又能让你舒适自在。

固镇打底裤的护理建议

为了保持固镇打底裤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以下是几点护理建议:

  • 手洗:建议手洗固镇打底裤,避免使用洗衣机搅拌过度导致面料损坏。
  • 冷水清洗:使用冷水清洗可以保护固镇打底裤的弹性面料。
  • 避免曝晒:固镇打底裤应尽量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太久,以防止面料退色和变形。
  • 平放晾干:晾干固镇打底裤时,请平放于通风处,避免强热风对面料的损坏。

综上所述,固镇打底裤不仅是一种时尚选择,更是一种舒适度和品质并存的选择。它能让你在不同场合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通过恰当的搭配和护理,固镇打底裤将成为你时尚衣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从固镇到固镇毛坦要做多少路公交?

公交线路:固镇107路,全程约3.1公里

1、从固镇县步行约180米,到达县政府站

2、乘坐固镇107路,经过4站, 到达东方医院站

3、步行约1.4公里,到达固镇县职业教育中心

四、蚌埠到固镇高速封了吗?

一直在家待着,不了解

五、忻州特产是什么

忻州特产是什么?这是很多人对于这个山西省著名城市的一个常见问题。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拥有许多独特的特产,这些特产不仅具有独特的味道,还代表着当地的传统和风情。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忻州最受欢迎的特产。

1. 忻州炕弦子

忻州炕弦子是一种传统的手工编织物,用于覆盖炕床的床面。它由精选的棉线和质地柔软的面料制成,经过精细的织造工艺而成。炕弦子不仅可以增添床铺的舒适感,还具有保暖效果。此外,炕弦子还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品,常常用于装饰和赠送。

2. 忻州刀削面

忻州刀削面是当地非常受欢迎的一道传统面食。它的制作工艺独特,主要是将泡软的面团用刀削成薄片,并在热水中煮熟。刀削面口感筋道,汤汁丰富,配料丰富多样,如牛肉、羊肉、豆腐、菜心等。这道美食不仅鲜美可口,还富含营养,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忻州刀削面,令人胃口大开。

3. 忻州铁皮石斛

忻州铁皮石斛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它的外部形状像铁皮一样坚硬,内部是一种类似于兰花的花朵。铁皮石斛被誉为“草中皇后”,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等功效。忻州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铁皮石斛的生长,因此产量较高,质量也非常优秀。

4. 忻州黄小米

忻州黄小米是当地的传统农产品之一,也是山西省重点保护的农业遗产之一。黄小米因忻州地区天气条件和土壤环境的特殊性而生长出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黄小米粒饱满,软糯可口,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改善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5. 忻州苹果

忻州苹果是中国苹果之乡的代表之一,被誉为“黄土高坡的金苹果”。它们生长在忻州的干燥气候和肥沃土壤中,因而滋味独特、口感鲜美。忻州苹果的品种丰富多样,有红富士、国光等各式各样的优质苹果,其甜脆的口感和多汁的果肉,深受人们的喜爱。

6. 忻州手工陶瓷

忻州手工陶瓷是当地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陶瓷制品常常用来制作各种餐具、器皿和装饰品。忻州手工陶瓷制作精细,造型别致,釉色丰富。它不仅美观实用,还体现了忻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 忻州皮影

忻州皮影是一种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民间艺术。它使用具有一定透光性的兽皮或纸张制作成各种人物形象,并利用灯光投射在幕布上进行表演。忻州皮影的形象生动、情节丰富,被誉为中国的“活动漫画”。它不仅寓教于乐,还传承了民间文化和历史。

结语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忻州最受欢迎的特产。这些特产不仅是忻州人民的骄傲,也是忻州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的体现。无论是炕弦子、刀削面还是铁皮石斛,都代表着忻州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忻州,不妨品尝一下这些美食,欣赏一下这些工艺品,感受一下这些传统文化,相信会给您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忻州特产是什么?这是很多人对于这个山西省著名城市的一个常见问题。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拥有许多独特的特产,这些特产不仅具有独特的味道,还代表着当地的传统和风情。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忻州最受欢迎的特产。

1. 忻州炕弦子

忻州炕弦子是一种传统的手工编织物,用于覆盖炕床的床面。它由精选的棉线和质地柔软的面料制成,经过精细的织造工艺而成。炕弦子不仅可以增添床铺的舒适感,还具有保暖效果。此外,炕弦子还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品,常常用于装饰和赠送。

2. 忻州刀削面

忻州刀削面是当地非常受欢迎的一道传统面食。它的制作工艺独特,主要是将泡软的面团用刀削成薄片,并在热水中煮熟。刀削面口感筋道,汤汁丰富,配料丰富多样,如牛肉、羊肉、豆腐、菜心等。这道美食不仅鲜美可口,还富含营养,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忻州刀削面,令人胃口大开。

3. 忻州铁皮石斛

忻州铁皮石斛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它的外部形状像铁皮一样坚硬,内部是一种类似于兰花的花朵。铁皮石斛被誉为“草中皇后”,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等功效。忻州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铁皮石斛的生长,因此产量较高,质量也非常优秀。

4. 忻州黄小米

忻州黄小米是当地的传统农产品之一,也是山西省重点保护的农业遗产之一。黄小米因忻州地区天气条件和土壤环境的特殊性而生长出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黄小米粒饱满,软糯可口,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改善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5. 忻州苹果

忻州苹果是中国苹果之乡的代表之一,被誉为“黄土高坡的金苹果”。它们生长在忻州的干燥气候和肥沃土壤中,因而滋味独特、口感鲜美。忻州苹果的品种丰富多样,有红富士、国光等各式各样的优质苹果,其甜脆的口感和多汁的果肉,深受人们的喜爱。

6. 忻州手工陶瓷

忻州手工陶瓷是当地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陶瓷制品常常用来制作各种餐具、器皿和装饰品。忻州手工陶瓷制作精细,造型别致,釉色丰富。它不仅美观实用,还体现了忻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 忻州皮影

忻州皮影是一种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民间艺术。它使用具有一定透光性的兽皮或纸张制作成各种人物形象,并利用灯光投射在幕布上进行表演。忻州皮影的形象生动、情节丰富,被誉为中国的“活动漫画”。它不仅寓教于乐,还传承了民间文化和历史。 结语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忻州最受欢迎的特产。这些特产不仅是忻州人民的骄傲,也是忻州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的体现。无论是炕弦子、刀削面还是铁皮石斛,都代表着忻州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忻州,不妨品尝一下这些美食,欣赏一下这些工艺品,感受一下这些传统文化,相信会给您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六、荷泽特产是什么

荷泽特产是什么?这是许多人对于这座城市的疑问。荷泽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素有“巴德卡城”之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荷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许多美味可口的特产,正等待着被世人所发现。

1. 荷泽豆腐

荷泽豆腐是荷泽非常有名的特产之一。它选用上等大豆为原料,经过精细加工而成。荷泽豆腐外皮洁白细嫩,切开后豆腐形状鲜明,细腻柔软,口感鲜美。它既可以冷食,也可以煮汤、炒菜,风味各异。而且荷泽豆腐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于增强体力、改善肠胃消化功能有着极好的效果。

2. 荷泽黄河鳜鱼

荷泽位于黄河之滨,这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产出了许多淡水鱼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荷泽黄河鳜鱼。这种鱼生活在水流湍急、水质清澈的河道中,它的肉质鲜嫩,口感细腻。无论是烤、煮还是蒸,都能够保持其原汁原味,十分美味可口。荷泽黄河鳜鱼是荷泽地区一道著名的传统名菜,备受游客和美食家的喜爱。

3. 荷泽杂粮饼

荷泽位于中国北方农业区域,这里种植的农作物丰富多样。其中,小麦、玉米、豆类等杂粮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荷泽杂粮饼就是利用这些杂粮制作而成。荷泽杂粮饼外形酥脆,口感香甜,营养丰富。它是当地人的早餐和下午茶的必备食品,也是送礼和款待客人的佳品。

4. 荷泽狗肉

荷泽狗肉是荷泽当地特色美食。狗肉具有补益肾阳、壮筋健骨的功效,在寒冷的冬季尤为受欢迎。荷泽狗肉在选材上非常严格,选用优质的狗肉,并配以独特的调料,制作出口感细腻、味道鲜美的狗肉菜肴。荷泽的狗肉市场非常繁荣,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品尝这道美味的特色菜。

5. 荷泽贝类

由于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荷泽以其各式各样的贝类而闻名。荷泽的贝类有着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常常被用来制作各种美味的海鲜菜肴。比如,荷泽烤贝、荷泽清蒸贝、荷泽贝类火锅等等。这些都是荷泽地区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喜爱不已。

荷泽特产丰富多样,每一种特产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风味。无论是荷泽豆腐的细腻口感,还是荷泽黄河鳜鱼的鲜美味道,都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如果有机会来到荷泽,一定要品尝这些美味特产,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此博文将介绍荷泽的特产,解答人们对荷泽特产的疑问。荷泽是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被誉为“巴德卡城”。荷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在这个城市所孕育的土地上,培育出了许多美味可口的特产,等待着被世界所发现。 荷泽豆腐是荷泽非常有名的特产之一。它以上等大豆为原料,并经过精细加工。荷泽豆腐外皮洁白细嫩,切开后形状鲜明,呈现细腻柔软的口感。荷泽豆腐既可冷食,也可烹饪汤品或炒菜,风味独特。此外,荷泽豆腐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增加体力和改善肠胃消化功能有极好的效果。 荷泽位于黄河之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这里产出了许多淡水鱼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荷泽黄河鳜鱼。生活在水流湍急、水质清澈的河道中的荷泽黄河鳜鱼,肉质鲜嫩,口感细腻。无论是烤、煮还是蒸,都能保持其原汁原味,十分美味可口。荷泽黄河鳜鱼是荷泽地区一道著名的传统名菜,备受游客和美食家的喜爱。 荷泽地区的杂粮种植繁盛,小麦、玉米、豆类等多种杂粮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荷泽杂粮饼就是利用这些杂粮制作而成。荷泽杂粮饼酥脆可口,香甜怡人,营养丰富。荷泽的杂粮饼成为当地人的早餐和下午茶的必备美食,也是送礼和款待客人的佳品。 荷泽狗肉是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狗肉以其补益肾阳、壮筋健骨的功效,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受到广泛欢迎。荷泽狗肉在选材上非常严格,选用优质的狗肉,并配以独特的调料,制作出口感细腻、味道鲜美的狗肉菜肴。荷泽的狗肉市场非常繁荣,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前来,品尝这道美味的特色菜。 由于荷泽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这里以各式各样的贝类而闻名。荷泽的贝类口感鲜美,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常用来制作各种海鲜美食,例如烤贝、清蒸贝和贝类火锅等。这些都是荷泽地区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深受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 荷泽地区的特产丰富多样,每一种特产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风味。无论是荷泽豆腐的细腻口感,还是荷泽黄河鳜鱼的鲜美味道,都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如果有机会来到荷泽,一定要品尝这些美味特产,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七、固镇什么美食最好?

固镇小吃总结:最亲民的 文化巷的不一样面皮最随意的 火车站广场摆摊卖馄饨的最实在的 火锅街的第一面馆最创意的 人民公社食堂最烧钱的 锦园最失败的 永和豆浆 {真的很难吃}最好喝的 蒸霸天下的奶昔最出名的 任桥徐二毛烧小鸡最特色的 一中对面的小鸡贴膜最难喝的 金福祥的奶昔{我怀疑里面加了洗衣粉}最正经的 锦绣前程最会烧牛肉的 雅阁牛肉庄最丑的门头 山水华庭{不过山水华庭的泡椒鱼头很好吃}

八、固镇现在能去吗?

固镇现在能去,当地的疫情控制的非常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可以放开出行的政策,当地人可以到外地去外地的人也可以到当地进行旅游参观。

九、固镇全部姓氏排名?

李丶王丶张丶刘丶陈丶林丶徐丶程丶能丶金丶吕丶黄丶乔丶徐丶许丶马丶董丶郭丶梁丶姚义丶冯丶朱丶关丶郑丶杨丶

十、固镇春节的风俗?

固镇的风俗习惯一 春节、 元宵节和 二月二  春节 这一天,家家都起得很早,力争第一个鸣放炮竹迎灶(俗称接天地)。大人小孩穿上时新服装,一派欢乐气象。全天吃素食(扁食、水饺等)。旧时饭前要洗手焚香,敬过天地、灶神、祖先之后,全家人才可进餐。饭后新亲要登门拜年,熟人见面互道“新年发财”或“新年好”。从这一天起,小孩子纷纷给家长或左邻右舍拜年,讨糖果、瓜子、花生吃或接受压岁钱。  元宵节 中午全家欢聚,饭菜丰盛,晚上吃元宵,并点燃白天蒸制的面灯(有月灯、属相灯及鸡灯、龙灯等式样),用筛子端到家前院后照一遍,然后把龙灯放在麦囤上,鸡灯放在鸡圈上,其余放在大门两旁。各家各户门前屋檐下都挂上灯笼,小孩子手中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成群结队地东游西逛,到处灯火辉煌。同时,家家户户放烟花,小孩子成群结伙跑到田地里点燃篝火和用笤帚头或柴草扎成的火把,并向空中投掷。有的村庄敲锣打鼓,耍龙灯舞、狮子舞,踩高跷,玩旱船,挨家挨户拜门,直到深夜,俗称闹元宵。  二月二 这一天在本地有两个讲究,一是“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龙头”。剃头匠忙得不可开交,既能赚到很多剃头钱(剃头钱比平时高),又能得到一些礼品。二是“二月二,仓龙抬头”。大人早起用草木灰在仓房周围撒成圆圈子,越大越多越好,预兆当年粮食大丰收。  二 清明节  清明节前,要给祖坟添土。清明节早晨,家家门上屋檐插柳枝,青年女性头上戴柳叶以明目,并有“清明不戴柳,死了变个大黄狗”的说法;早饭还要吃煮熟的白鸡蛋。建国后,国家机关、学校在这一天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以缅怀先烈,启迪后人。  三 端午节  早晨,家家门上屋檐插艾条,小姑娘头上戴艾叶,有“端午不戴艾,死了变成老鳖盖”之说。早饭吃粽子、糖糕、油条(富裕人家还制作雄黄酒)。有的捕蟾蜍,说是将墨块塞入其嘴中风干后,再取出研成墨汁,可以治疗腮腺炎。此外家人为小孩缝制香荷包、香袋,用五色彩线拴在小孩的脚脖、手腕和脖颈上,说是可以免灾。  四 中秋节  中午全家人盛馔同享,饮团圆酒,喜庆丰收。下午蒸火食(少数人家制作月饼)。晚上家家户户在庭院内设案焚香,摆上月饼、石榴、苹果、梨、枣等果品先敬月姥。当月亮一露光,立刻燃放鞭炮,让小孩磕头拜月,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赏月,老年人讲“唐明皇游月宫”、“王母娘娘磕药”、“嫦娥奔月”、“吴刚砍桂花树”、“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  五 腊八节 祭灶 除夕  腊八节 家家户户用米、豆腐、粉丝、胡萝卜煮粥称“腊八饭”,说是吃了可以免灾。又说这一天用胡萝卜腌制的咸菜味道美,久吃不坏。还有“吃了腊八饭,忙把年货办”之说。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称为祭灶日或小年节。晚上,家家户户把准备过年的鱼、肉、果品之类摆在香案上敬灶君。先烧香叩头,把纸糊的元宝和灶马、草料,还有小弓、小箭一起烧掉,同时燃放鞭炮。到除夕再把新的灶君像帖在门旁,并配上对联:“二十三(四)日朝天去,初一五更下界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建国后人们在祭灶时逐渐消除了迷信色彩。  除夕 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家家户户早起大扫除,贴春联、年画(旧时贴门神、灶君像,有的还贴钟馗像),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服。中午饭菜丰盛,吃辞岁酒,异乎寻常(旧时全天香火不断,供奉酒饭,祭祀神佛和祖先)。晚上吃水饺、瓜子、花生,全家围坐,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同时盛一碗扁食,拿两个馒头,犒劳大牲畜,有“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之说。杨庙乡杨庙村桑姓农户,多数在农历腊月二十九过年。明末,该村叫渔池村,住着一个桑老头,老夫妻俩领着7个儿子,租种财主家5亩土地维持生活。一年秋天,桑老头被财主家的黄狗咬伤了腿,其三儿子盛怒之下用砖头打瘸了狗腿,被财主绑送县衙,毒打一顿,还抢走他家5石麦子。桑老头气恼万分,请人写了状纸,告到凤阳府。秋去冬来,眼看又到年关,左邻右舍都在为过年奔忙,唯有桑老头家冷冷清清。5岁的小儿子问:“娘,俺家啥时过年呀?”娘说:“等你父亲回来就过年!”腊月二十九这天,桑老头愁白了胡子,打赢了官司,财主如数退回了麦子,全家欢聚一堂,杀鸡、备菜,高高兴兴过了一个早年。从此,他们的后代,每年都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过年。  一 婚嫁  定亲 旧时婚事经媒人提出后,由男方将男女2人的庚贴(俗称“八字”即生辰日期)交给算命先生合婚。有4种情况不能合婚:(1)女比男大5岁以上,有“女大五,赛老母”之说;(2)属相不符,有“龙虎相斗”、“犬兔相克”、“一床不卧两条龙”之说;(3)命不相容,有“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丑炉中火”之说;(4)同族五服以内。如果算得无冲克,男方即备两段红布(富家买丝织品,穷家只买麻织品或棉织品)和银质首饰,与女的庚贴一同送给女方,称为“还庚”。女方若同意订婚,一般买顶礼帽、2本书、2支笔和黑墨之类送给男方。接着男方要送鸡、鲤鱼以及果子、猪后腿等,以图“吉(鸡)利(鲤)”。自订婚到结婚这段时间男女2人不准见面;若男人在场时,女的应赶快回避,以免被人“评头论足”。  结婚 喜期定后,双方各自准备婚期用品,女方办嫁妆,男方布置新房。迎娶日,男方抬着花轿(穷人家用红轿)并备上公鸡、鲤鱼、猪肉、果子、大馒头、双坛酒等彩礼给女方。新娘上轿前要用红线把脸上汗毛绞去,俗称“开脸”,还要绾发髻;穿上送老的大红袄,祝愿白头到老(也有的身穿红衣,围红裙子、头顶“红盖头”,少数富户女子披纱戴眼镜、怀抱花瓶,脚穿绣花鞋);然后坐在椅子上,由胞兄或叔叔抱上轿,祝愿到婆家有椅(依)靠。轿内放着大红被,被的四角放有枣子、花生(寓“早生贵子”)、核桃(寓“夫妻和睦”)。被子不能在5月~7月间套,那会“五离七散”。套被人要找上有老、下有小的妇女套。上轿后还要哭几声,表示舍不得离开爹娘。在鞭炮声中,轿子被抬走。富家花轿前有乐队(俗称“响手”)、仪仗队,还有枪支护送。一般人家轿前只有乐队,轿后是嫁妆(最好的为“全副子”,中等的为“小六件”,最差的为“一担挑”)。花轿抬到男方门前,鞭炮声中,唢呐锣鼓齐鸣。新娘抱住迎亲妇人送来的装着杂粮的玉瓶(有“新人下轿不空怀”之说)由两位伴娘搀扶踏在铺好的新芦席上,男家先派两人传席子(一条接一条向前传,有“传代”之说),碎步走向洞房。同时,由平辈男子将五谷杂粮、枣子、铜钱等向新娘头上抛撤(俗称撒帐),边撒边唱“撒帐歌”,幽默风趣,令人欢笑不止。而新娘则绷着脸,低着头,有的新娘故意走一步退三步,想累坏撒帐的。洞房门口放有香案桌,上面放着笆斗,装有杂粮(祝愿新娘会做农活),上面放着镜子(分辨新人是人还是妖),插着一杆秤(秤上的绳、木、铁可以避邪)。新娘来到香案前与新郎并立,主婚人喊“一拜天地”后,磕头3个,进入洞房外间。主婚人又喊“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后均磕头3个,接着进入内室。婚后第三天、六天或十二天,女方来人把新娘接回,俗称“回门”。  本地回族的婚嫁习俗与汉族大体相同,旧时教规规定,回族人不准与外族人通婚;如有特殊情况,外族人必须诚心信奉伊斯兰教。目前,全县回族与汉人通婚的约占1/3。结婚后均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双方节日送礼也依回族风俗。回族男女订婚后,由女方选定“主麻日”,再到清真寺念经,称为“拴女扣”。结婚那天,须由阿訇主持婚礼,忌新娘啼哭;第二天再请阿訇同新娘新郎走走坟,称为“走喜坟”。  二 喜庆  吃喜面 新娘生下婴儿3日后,娘家要根据婴儿的性别送给1只鸡;9天或12天,娘家人要送“奶堂礼”,包括麦面、馓子、红糖、母鸡、包被、披风、衣服、鞋、帽、卧车、小自行车、玩具等。姑姑、嫂嫂、姨妈、舅妈等亲戚也要赠送礼品。婆家则置办酒席酬谢送礼的亲戚朋友,并把红点馒头和红鸡蛋散发众人,以示喜庆。  过生日 婴儿周岁时,外婆、姑娘家都要送来“抓周礼”,父亲的亲友也送来衣服、布料、鞋帽、纸笔、玩具、食品等物热烈祝贺,男家则置办生日喜酒款待客人。  祝寿 旧时本地有过旬头和祝寿的习惯。富人活到63岁、73岁或83岁时,均须做寿,亲友要送来寿衣、寿礼;穷人活到63岁或73岁,女儿要送一条大鲤鱼去祝寿,俗话说:“六十三,七十三,吃条鲤鱼猛一窜。”尤其是66岁这个“旬头”很重要,晚辈亲戚,特别是女儿,要送6个1斤重并贴上红“寿”字的大馒头、36个红点馒头、66个饺子、3斤6两猪肉等礼物去祝寿。其他人至少送6个大馒头和3斤6两猪肉。做寿一般安排在正月初六或正月十六,让老人闯过“旬头”关,以期健康长寿。  送贺礼 本地送礼名目繁多。新房竣工时,亲友邻里送“压风礼”。建国后到70年代,此礼俗几乎废免,进入80年代逐渐恢复,同时又增添了“贺参军礼”、贺“升学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