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桐柏县在哪里?
桐柏县 邮编474750 区号0377
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桐柏山腹地,淮河发源地,南邻湖北省,属南阳市。面积1941平方千米,人口42.61万。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C,年降水量为1168毫米,无霜期231天。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亚洲第一、第二的安棚碱矿、吴城碱矿,全省最大的大河铜矿等。主要土特产有天然香菇、黄花菜等。旅游景点有水帘寺、淮源风景名胜区等。
桐柏县位于豫鄂边区,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辖9镇7乡,214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自然特点“七山一水二分田”。
二、中原饮食文化与地理
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在北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代表了当时中国饮食文化的最高成就,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宋定都开封,使中原地区仍保持了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但北宋时该地区早已丧失了国家的经济中心地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原地区人们的食物结构、饮酒品茗之风、饮食业、饮食风尚和饮食习俗等都发生了不少新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政治、文化中心地位是推动北宋中原饮食文化繁荣的强大动力。 北宋时期多数中原居民仍以面食为主食,但大中城镇的居民受粮食供应、饮食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这种饮食习惯。他们开始以米食为主食。在副食消费上,北宋时期的中原居民以蔬菜为主,以肉类为辅。素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获得了较大发展,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菜系。由于外地的羊、鱼虾等食物原料的大量输入,北宋时期中原居民的肉食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肉食消费上,人们以猪肉、羊肉为主,以鱼虾鹑兔等为辅。 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料主要...
中原地区落叶松林、阔叶杂木林、栎树林、油松阔叶混交林、竹林、柏树林、杨树林、河口草甸、农田花粉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森林植被花粉组合均以乔木花粉为主(占50%以上),平原区杨树林、河口草甸和农田均以草本花粉为主(占84%以上),均较好地反映了样点周围植被特征。松树林松树花粉高于70%,周围有少量松树的样点松树花粉占50%左右,周围没有松树的样点松树花粉在30%以下。落叶松林中落叶松花粉仅占2.4%,杨树林样品中未发现杨树花粉,竹林样品中禾本科花粉仅占3.4%,表明落叶松、杨树、禾本科花粉均具低代表性;判别分析也表明落叶松和杨树花粉呈低代表性。受周围和区域性植被影响,农田样点农作物花粉占30%左右,说明农田环境不利于花粉保存,故花粉浓度较其他植被类型低。
三、沙县小吃有营养吗?
沙县小吃以其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而著称,成为福建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沙县小吃不但流行在三明市各县(市、区),而且在南平、福州、厦门也可常常遇到挂着“沙县小吃”招牌的小吃店,甚至北至北京、南至深圳,以及在新加坡、美国的太平洋旅游胜地——塞班岛也有“沙县小吃”的踪迹。足见沙县小吃影响之大、传播之广。据不完全统计,沙县各类小吃有上百种,常年供应的有几十种,蒸、煮、炸、烤、腌,加工方法多样,米、面、芋、豆腐原料独具地方特色,且来源丰富,家家户户都能做上几样,城区街头巷尾日夜24小时都有小吃应市,非常方便。
沙县小吃品种大致可分为节令小吃、地域小吃和常规普通小吃。
先说节令小吃:
春节城乡都吃年糕、白果、糍粑,城关吃面条,农村吃粉干;元宵节吃芋包子;立春吃春卷;清明吃清明果;农历四月初一烙粑,有甜有咸两种;立厦城乡家家户户食果;分为馅和无馅两种,传说是战国时期孙膑为瞒过庞涓装疯而特制的食品;端午节吃粽子、花椒饼、荷菜包;七夕又称七七节,是沙县民间儿童节日,是时家中有新入学的儿童,外婆要送小书包、雨伞、算盘、服装、小茶壶、糖塔和白糖光饼,祝愿学习取得好成绩;中元节又叫鬼节。这时新鸭、新芋上市,除了吃鸭子外,还做芋包吃,市上供应葡珠,有糯米做的和面粉做的两种,除了上供外,大人小孩都爱称上一、二斤做零食;中秋节除了吃月饼、白果糕,也吃芋包;立冬、冬至吃猪脚、糍粑,号为补冬;腊月二十三,龙王爷上天,常用岩酥、金钱酥、董糖、蓼花、米花、甘蔗俸供。
地域小吃中,夏茂牛系列拥有60多种佳肴,还有芋包、糖烧麦、豆腐包、豆腐丸、豆腐脑、米冻皮、金钱蛋、油糍;南阳的蛋素、蛋角,南霞的泥鳅粉干,郑湖的板鸭在沙县小吃系列中最具有名气。
常规普通小吃有:扁肉、清汤面、拌面、酸菜面、白果、油饼、火把、猪耳、麻球、米冻糕、 糕、糖包、小龙包、肉包、煎饼、 糕、大肠糕、年糕、鸭汤粉干、锅边糊、油条、花椒饼、起酥饼、葱肉饼、菜头饼、白糖饼、糖水饼、水晶饼、口香饼、杏仁酥、牛奶饼、米果、芋果、线面、烤豆干、青草冻、玉糕、冬酒、菊酒、炒果条、烫嘴豆腐等等,琳琅满目,外地客人品赏后,每每赞不绝口:沙县小吃,名不虚传啊!特色 沙县小吃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实惠。沙县小吃的单价一般在两元以上。花两三元钱,一个人可以吃饱。夏日炎炎,一碗青草冻下肚,清暑去火功效,赛过冰淇淋;寒冬腊月,花上几角钱,几块豆干,一碟辣椒豆豉油,足够使你浑身发热,额头冒汗。
沙县小吃的第二个特点是新鲜可口。经营沙县小吃的经营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历史传统,每天制作的小吃数量不多,一般都是当天制作,当天售完。从原料采购与食品保存的角度看,这种传统有效地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另一方面,据行家介 绍,小吃的原料存放超过半天,味道也会走样。因此,有经验的小吃经营者为了维护小吃的声誉,宁可缩短营业时间,减少营业额。这就保证了沙县小吃的新鲜可口。从制作方法上看,沙县小吃绝大部分是现做现买,调味可随食用者的习惯增减,这也是沙县小吃新鲜可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沙县小吃的第三个特点是绿色健康。从饮食科学的角度看,沙县小吃又是合乎科学的健康食品。沙县小吃基本上是低脂肪、低热量的清淡食品。沙县小吃最主要的原料之一是黄豆、大豆,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在各种食品中是名列前茅的。沙县风味小吃的许多原料、佐料都有丰富的营养。有的可以以食为药,有去病保健的作用。为了发扬沙县风味小吃医疗保健的传统,有人还开设了药膳炖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享用沙县小吃还是一种乡情浓郁、情趣十足的精神享受。沙县小吃遍布街头巷尾,同广大居民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街头小吃是沙县的一大街景,其中 买豆干的尤具特色。五六个人围着街边的一张小方桌,用筷子夹着豆干,蘸着调料,送进口中。小吃摊又是一处天然的社交场所,一边享用小吃,一边听食客们闲聊,真可以叫人长见识。严格地说,没有这些情调,没有这种氛围。就体现不出真正的沙县小吃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