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端的白端(石)

景区特产 2025-06-30 23:31 浏览(0) 评论(0)
- N +

白端的白端(石)

明代中期,白端石曾被大规模开采。万历年间,两广总督戴凤岐为保护七星岩山体不再受破坏,于石室岩洞外东壁以石刻形式立下“泽梁无禁,岩石勿伐”的官府告示,严令禁止开采白端石。但是,至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律禁松弛,更大规模的开采行为再次出现。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曾记述,当时肇庆有逾千居民以采琢白端石为生。

解放后,特别是在陶铸同志的关怀下,成立了七星岩管理委员会,景区内一石一木得以保护,白端石从此没再被乱开采。

对于七星岩景区内的白端石开采点,普查组建议,将玉屏岩白端石开采遗址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和规划,在遗址处立说明标志,介绍白端石的历史信息,同时,注意减少人类活动对遗址原貌的影响。 白端石是肇庆七星岩独有的特产,其中又以七岩排列榜首的玉屏岩所产称冠,玉屏岩就是以岩中白石如玉故名。至今玉屏岩山上山下尚存古人采凿白端的遗址,如山上玉皇殿北侧的叮咚井和双珠迳,山下登马鞍亭石径西侧大如厅堂的岩洞等处。而又以叮咚井的白端最为上乘,驰名清代的端州干粉即以此白端所制,所琢白端砚台也较同岩他处最显白润,更比景区内他岩远胜一筹。只是叮咚井仅为宽约一米多,长数米,深约十米的狭坑,古人采石有限,所琢砚台难得一见,当视为珍中之珍。

七星岩肇庆特产

肇庆的特产之一是肇庆裹蒸,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粽子。裹蒸的制作工艺独特,主要原料包括糯米、绿豆和肥猪肉,比例为10:6:4。在精制过程中,会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和五香粉等。裹蒸的外皮选用肇庆特产冬叶,形状多为枕头状或四角山包。未蒸煮的半成品重量一般为0.5公斤,需要在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期间不断添加清水,直至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完全溶化。在节日期间,有些店铺会创新口味,加入冬菇、鸡蛋和腊肠,这样的裹蒸被称为“肇庆特种裹蒸王”,深受当地居民喜爱,是春节的传统美食,香气四溢,口感细腻,甘美可口。

另一款肇庆特产是紫背天葵,又名丹叶或散血子。它属于秋海棠科,是一种生长在阴暗湿润山崖上的小型草本植物。紫背天葵的叶子叶面有毛,呈现深绿色,而叶背则呈现紫色。这株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的功效。用开水冲泡紫背天葵,会呈现紫红色,微带酸味,口感清香宜人。加入少许白糖后,其消暑除热的效果更佳,甚至还能帮助解酒,是夏季消暑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