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是什么样的岛

特产资讯 2025-05-02 01:16 浏览(0) 评论(0)
- N +

一、崇明岛是什么样的岛

崇明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

编辑本段概况

地处长江口门户的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12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5万人。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和江苏省太仓市隔江相望,北同江苏省海门、启东两市一水之隔。总面积1411平方千米。形如一春蚕,东西长,南北狭。在它的旁边还有横沙、长兴两岛。崇明岛的形成与长江江口的演变相联在一起。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且口门沙岛有不断北靠的趋势,因此,从前的崇明岛与现在的位置和形状相差甚远

崇明岛上,地势平坦,景观如同江南田地,初到崇明岛的人,甚至感觉不到已到了岛上。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一道道灌溉用的水渠,村落密布,道路交错,并无一般海岛的荒凉感觉。

但是,作为海岛,崇明岛当然有其一些独特的资源与景观。大致有三样特别之景:一曰蟹多。崇明岛上,尤其在近海边的泥滩上,到处是小蟹,几乎黑压压的布满滩面。游人行走滩面,小蟹们受到惊吓,纷纷逃入滩上无粉的洞穴,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可以说,即使你以最快的速度俯身抓拾,也难碰触到它们半点。当然,滩面上蟹穴满地,用“千疮百孔”形容之,绝不为过。所以,崇明岛又有“蟹岛”之美名。加上崇明方言,把“啥”字亦念成“蟹”字之音,听来亦颇为别致。尤其是当地渔民百姓用土产蟹来款待你时,且又要客气地说:“没啥哈(“蟹蟹”),吃点蟹吧!”初到沉得十分有趣,即使以后回顾,亦会感到此番经历又是何处可觅呢!

崇明岛的第二大特色是海滩芦苇成林,可称其为“环岛绿色长城”了。由于芦苇适宜于滩地生长,且长势甚猛,在崇明岛北岸及东南岸团结沙一带,我们曾看到宽达数公里的芦苇带。人行其中,似觉无边无际,可能当年沙家浜的芦苇荡之规模亦不过此。芦苇之初用,不仅可护岸促淤,而且可作造纸之原料。

第三大特色是岛身形状迁徙无常,始终处于迅速的演变过程中。不像基岩岛屿,千百年来基本上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崇明岛却自始至终演变不断。现在还在酝酿着堵塞北支等工程。看来我国这个第三大岛演变成为长江口北岸陆地那个日子的到来要比预见的更早些。

崇明岛还有一个美丽的古称:“东海瀛洲”。相传在远古东海之中有一瀛洲侧境,是神仙居处,但这个仙岛没有稳固下来,一直飘忽不定。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派人到东海之上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后来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把“东海瀛洲”四个字赐给了崇明岛。从此,崇明岛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

二、崇明自助游线路有哪些?

崇明一日自然游

线路特色 感受森林繁茂、湖水澄碧、百鸟鸣唱、野趣浓郁。

【线路设计】

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东平森林公园--上海 。

第一站:西沙湿地,总面积为 4500 亩的西沙湿地,是上海目前唯一具 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这里的“西沙日落”堪称 西沙一景。

第二站: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崇明岛的中北部, 总面积为 5400 亩,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平原森林。其前身是东平林场,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园内森林繁茂、湖水澄碧、百鸟鸣唱、野趣浓郁。

崇明二日自助游

线路安排: D1:崇明前卫村--西沙湿地--观日落

D2: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D1 上午宝杨路或者石洞口码头坐船到崇明,中午抵达崇明,下榻崇明前 卫村农家乐然后品尝崇明当地特色农家饭菜 。下午参观美丽的西沙湿地, 总面积 4500 亩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 然湿地,可以抓蟹,观看美丽的太阳落山美景 。晚餐过后,酒店内自由 活动

D2 上午八点起床农家乐安排享用早餐 ,八点半参观前卫生态村。 中午 农家乐吃农家饭,下午 1:00 驱车前往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休闲度假区 下午 4~5 点坐船,返回上海您温馨的家 从上海外环线或中环线翔殷路驶 向浦东五洲大道,随后通过上海长江隧桥抵达崇明陈海公路,随后依据 不同地址抵达各个景区。

崇明三日绿岛游

D1 建议乘上午 10:00 宝杨路码头高速船或乘 09:30 石洞口码头船(自 备车)至崇明南门,游明珠湖公园、西沙湿地公园,宿农家或宾馆。

D2 游国家 4A 级旅游风景区 --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前卫生态村、高家庄 园乡村俱乐部,宿农家或宾馆。

D3 游瀛东村渔家乐、东滩候岛保护区、南江风韵、购崇明土特产品……

三、有关于漳州的著名小吃作文

据说,宋代时,有一闽籍的京官告老回乡,当他乘船南返,将要回到家乡漳州时,见河畔长有一种水本植物,并开着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 些,带回培植。 据《蔡坂乡张氏谱记》载;明朝景泰年间,他们的祖宗张光惠在京都做学官,一年冬天请假回乡,般过江西吉水,发现近岸水上,有叶色翠绿、花朵黄白、清香扑鼻的野花,于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传下。 传说崇明水仙来自福建。那是唐代武则天女皇要百花同时开放于她的御花园,天上司花神不敢违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当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长安。小妹妹不愿独为女皇一人开花,只行经长江口,见江心有块净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岛。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开,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希腊神话传说,水仙原是个美男子,他不爱任何一个少女,而有一次, 他在一山泉饮水,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便对自己发生了爱情。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 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爱。《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扬了。“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致的浅盆中栽培,然而,它对生活也挺简单朴素,适当的阳光和温度,只凭一勺清水,几粒石子也就能生根发芽。 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胜过松、竹、梅,仪态超俗, 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呈献了不少幽美的篇章。 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中间有金色的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所以叫“玉台金盏”,花期约半个月;另一 种是重瓣,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没有明显的付 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约二十天左右。水仙花分布的 范围极小,只在漳州八大胜地之一的园山东麓一带,因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 件:园山挡住了烈日,园山在斜影所及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