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做过第一问是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的历史题???

特产问答 2025-05-07 21:16 浏览(0) 评论(0)
- N +

一、有谁做过第一问是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的历史题???

特点:中国对外贸易范围遍及各大洲(扩展到美洲);广州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澳门成为(中国广州)对外贸易的中转港;出口商品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进  口商品以白银和当地土特产为主(或:白银大量输入)。(12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满分)

原因:15-16世纪的航海活动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联系为一体;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清政府在实行“海禁”的同时,唯独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8分,前两点各3分,后一点2分 )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泰州特产有什么泰州特产介绍

泰州特产有什么,泰州特产介绍,是许多旅游爱好者们比较想了解的,接下来就由191fun排行榜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

泰州特产有什么

一、泰州干丝

泰州干丝,是江苏省泰州市早饭名点,个别有煮干丝与烫干丝。“煮干丝”、“烫干丝”既富有养分,又味美,深受本地庶民欢送,泰州干丝以豆腐干为质料,豆腐干选用的黄豆是里下河地域纯大豆为主。

二、姜堰紫荷芋

姜堰紫荷芋,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有名土特产,次要莳植于姜堰通扬河以北,水网密布地域。姜堰紫荷芋共同的地方是肉质红色、易煮烂,煮熟后肉质细腻松滑、味甘适口,入口即化。

三、姜堰酥饼

姜堰酥饼,是江苏省江苏姜堰地域汉族饼类名小吃,是一种四时都能吃到的点心,油酥面团卷成多条理的圆柱形,横断数截,垂直拍扁,擀成饼坯。两片饼坯之间夹以火腿、笋丁、鸡丁、虾仁等所制馅心,色泽迷人,喷鼻酥适口。

四、溱湖青虾

溱湖青虾,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湖特产,溱湖青虾性命力强、壳坚肉厚、体肥色青。以溱湖青虾为制造质料的溱湖虾球,晶莹剔透,富有弹性,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养分丰厚。

五、溱湖银鱼

溱湖银鱼,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希有的水产物之一,溱湖银鱼以其通体通明,如晶如玉,形似柳叶,身形纤细,无鳞无骨,且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养分丰厚忝为“溱湖八鲜”之列。《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银鱼甘平,养胃阴,以及经脉。”。

以上就是“泰州特产有什么泰州特产介绍”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旅游攻略知识,可关注191fun排行网(www.191fun.com。

三、最受欢迎的土特产推荐

土特产是指每个地方独有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手工艺、文化等,因此也是旅游者们品尝和收藏的必备物品。随着旅游的繁荣和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土特产市场也越来越受欢迎。在这个拥有丰富多彩的中华大地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土特产,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三种最受欢迎的土特产。

1. 贡茶

贡茶源于福建福鼎,传统的制作方法需要经过阳晒、摇青、揉捻、烘焙等多个环节,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味。贡茶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是贡品之一,苏东坡也曾赞其“醇美清香,馥郁鲜香”。

贡茶的另一个特点是配料丰富,可加入核桃、花生、松子、椰蓉等,让茶的味道更加丰富多彩。现在,贡茶已经成为福建的特色品牌之一,也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标签1:福建特产、贡茶、传统制作

2. 马蜂窝蜜

马蜂窝蜜是中国四川省内江地区的特色土特产,色泽为琥珀色,具有深浓香味和芳香的清新味道。其取名是因为蜂巢呈马蜂窝状。马蜂窝蜜受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推崇,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并能改善肝脏和肾脏功能。这里还有一个小知识:马蜂窝蜜每年的产量非常少,只有数百公斤,非常珍贵,因此价格不菲。

标签1:四川特产、马蜂窝蜜、传统医学

3. 杏仁茶

杏仁茶是一种非常有益健康的饮品,它由白杏仁和其他小类杏仁制成,并加上水、冰糖制成。这种饮品非常适合作为下午茶或是晚上宵夜配餐。杏仁茶有许多好处,包括降低胆固醇、改善睡眠、促进肠胃消化等。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非常有名,旅游者们经常会将这一美味的土特产作为礼物带回家送给朋友和家人。

标签1:杏仁茶、南方特产、健康饮品

综上所述,贡茶、马蜂窝蜜和杏仁茶是中国三种最受欢迎的土特产之一。选择其中一种品尝,你肯定会为它们的独特口感和香气所惊艳。在旅行过程中一定要留意这些土特产,也可以将它们作为礼物送给最亲近的朋友和家人,让他们品尝到中国的地道美味。

标签1:福建特产、四川特产、南方特产

四、拖炉饼有啥知识

工艺流程

1.用面粉和水并滴入适量香油搅拌揉捏和匀备用。

2.用适量猪油、白糖、荠菜(剁碎)拌匀为馅。

3.将包馅的面团擀成圆饼状(也有长圆形),外粘芝麻备用。

4.将两只炉子预热至适当温度(全凭老师傅经验)后,将圆饼依次排在平底炉上,然后将预热的锥形炉盖在平底炉上,以顶炉、底炉的热量将饼烤熟。

5.烤熟后将顶炉拖(移)开(故称拖炉饼),香气袭人、酥而不焦、油而不腻、香甜可口的拖炉饼便制成了。

6.昔日一般在春节前后到3、4月份有荠菜时才制售拖炉饼,一年到头可售卖,且烘制不再用过去的那种炉子了,而是用电烤箱,既省时又省力。以前不登大雅之堂,如今已进入宾馆和饭店。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典故

清朝同治三年春天(1864年),李鸿章的淮军配合戈登洋枪队攻打杨舍堡城的太平军。驻在杨舍的太平军护王陈坤书得讯后,就组织杨舍、华墅、塘市、塘桥等地方师帅部队,在长泾河周围布下包围圈,准备迎敌。

杨舍老百姓听到太平军要打洋鬼子,大家非常兴奋。战事紧迫,太平军出征路上要吃饭,大家就想要做点干粮,让战士们吃饱肚皮好杀洋鬼子。

杨舍城里有个糕饼师傅叫陈阿二,他想出做素心馅的面饼既方便又上口,于是,家家献面粉,人人到地里挑荠菜。陈阿二约了几个糕饼师傅便动手做起来,和面、掐坯、擀皮、包馅、摊平,然后下锅,锅下火旺,锅里油热,饼不消片刻就煎熟了。师傅们连夜做了好多饼,送到太平军营房里。第二天一早,部队开拔上前线,杨舍城百姓夹道相送。陈阿二想,还剩下不少面坯、饼馅,何不现做现吃?陈阿二想好了,马上动手把做好的生饼、煎饼的炉子、素油、硬柴,一起装到一辆拖车上。杨舍街上人头攒动。有人眼睛尖:哈,陈师傅好主意,把煎饼炉子也拖来啦!

拖炉饼街面上飘散一阵阵油香、饼香。陈阿二忙得不亦乐乎,忙不迭地把刚出炉的喷香的馅饼塞到经过的太平军战士手里。部队出城了,走远了,饼香还没有散尽。有好事的问了:阿二师傅,你做的这个饼,叫啥饼啊?又方便又好吃,总该取个名字吧?陈阿二抹了一把汗,挠了挠脑袋,憨厚地笑了:这个,这个嘛?他敲敲锅子,又拍拍炉子,拍拍拖车,忽然脱口而出:就叫--拖炉饼吧!

时光倒流70年,也许这样的场景是再熟悉不过:身穿小短褂的孩子,大清早牵着妈妈的衣角来到菜市场,妈妈要买菜,他却吵闹着要买各种小吃,这其中一定包括酥脆香甜的拖炉饼。时光荏苒,拖炉饼的名字还在众多人耳边萦绕,而拖炉饼的身影却在大街小巷难觅,成了很多人心中遥远的美味和飘渺的记忆。张家港市土特产展销中心将拖炉饼作为地方特产摆上了货架,同时,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不断研发新产品,据悉,包括肉松、椒盐、荠菜、海鲜等多种口味的拖炉饼即将上市,届时,怀念老味道的市民不妨一尝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