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哪些土特产呢?

特产问答 2025-04-22 08:17 浏览(0) 评论(0)
- N +

一、深圳有哪些土特产呢?

深圳特产

1、沙井鲜蚝

沙井蚝是深圳最著名的特产。产于珠江口咸淡水交汇之地,个体肥壮,色泽乳白,肉质嫩美,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含碘量是牛奶和蛋黄的200倍。

2、南山荔枝

荔枝:深圳荔枝为岭南四大名果之王。果皮红,凹凸不平,核大如卵,肉白如脂,甘甜如蜜。果实肉嫩如水,洁白透明,滑爽无比,汁多而甜,食后余味无穷。

3、西乡基围虾

产于珠江入海口东侧的宝安区西乡,体形较小,状如中指,全身透明略带麻点,虾皮特薄,肉质非常细嫩,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与沙井蚝相媲美。

4、福永乌头鱼

深圳西部合澜海域咸淡水交汇处的乌头鱼,肉多,味鲜美。

5、南澳鲍鱼

南澳镇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鲍鱼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为珍品。

6、石岩沙梨

沙梨是深圳特色的水果之一,以宝山区石岩镇所产最为著名。体大,多汁,甘甜。

7、坪山金龟桔

龙岗区坪山镇金龟桔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是湘、赣交界山地的客家人移植于此。果实大而鲜亮、皮易剥裂,肉清香可口。

8、西丽芒果

南山区西丽镇的芒果产量高,个大果甜。

9、公明烧鹅

宝安区公明镇的烧鹅,因色、香、味俱佳而名扬天下。外表金黄鲜亮,皮脆嫩可口,肉肥而不腻,香味浓郁扑鼻。

10、光明乳鸽

宝山区内原光明华侨农场烧制的招牌菜,制作工艺考究,独家秘方。以润、滑、甜、嫩为特点,滋味浓鲜

11.甜桃

主要分布在南山,松岗,塘下涌,罗田,燕田,龙华,石岩等地。但以南山甜桃最为著名,南山甜桃种植有70多年历史,所产甜桃爽甜如蜜,大如碗口,一个有半斤重,南山甜桃与南山荔枝同享盛誉。

12.喜上喜腊肠

选料考究、色泽光亮、味道鲜美、口感鲜嫩、加工精细、香味浓郁。

南澳鲍鱼、西乡基围虾、沙井蚝、福永乌头鱼、坪山金龟桔、南山荔枝、西丽芒果、石岩沙梨、宝安青梅、龙岗鸡、松岗腊鸭、公明烧鹅、光明乳鸽。。。。。。 等等,这些都是深圳的特产。

二、深圳的特产是什么

有时间去深圳特产专卖店看看啦! 罗湖区宝安北路2011号桃园商业大厦三楼B316(深圳特产礼品展示中心) 深圳本地土特产系列: 山珍荔品:荔枝干(礼盒)、龙眼干(礼盒)、荔枝原蜜(瓶/礼盒)、荔枝酒(瓶、杯/礼盒); 海味蚝品:蚝肉干(袋)、纯蚝油(瓶/盒)、蚝油王(盒/礼盒)、双味蚝罐(罐/盒/礼盒)、蚝汁鲮罐(罐/礼盒)、鲍鱼罐/鱼翅罐(罐/礼盒)、鱿鱼/元贝/瑶柱干(礼盒/袋) 、幼滑虾酱/虾糕(瓶/包) 特色酒品:月子糯米黄酒(礼盒/杯)、回春/葆通保健酒(礼盒)、深圳醇(杯)、深圳烧(瓶)、纯米酒(坛)、金鹏城(瓶)、金威啤酒(瓶/罐)、特效解酒伴侣/久侣(盒) 美食糕品:八珍凉果(袋)、多味酥(袋/瓶/盒)、荔枝米饼(礼盒)、猪油糕(礼盒)、龟苓糕(礼盒)、 老婆/老公饼(袋)、鸡仔饼(袋)、南枣软糖(袋) 广式腊味:喜上喜(袋) 名烟茶品:好日子/特美思(盒)、南粤甜茶(盒)、大鹏云雾茶(袋)

三、怎样判断黄芪的质量?

黄芪商品中,野生品以东北所产三种关芪(卜奎芪、宁古塔芪、正口芪)较佳,尤以卜奎芪为最佳。栽培品以山西浑源所产为最佳。由于野生品较少,优质品现多为栽培品,且多认为栽培品优于野生品。栽培黄芪中山两所产优于蒙古所产,蒙古所产栽培黄芪又以条匀,空头小而优于陕西所产,山东所产因其主根短,分岔多而最次。

黄芪不论那一品别,均以条粗而不空心,皮细质绵软而不硬,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鲜黄色.“金盏银盘”明显而不纤维性强和裂隙大,味甜而有豆腥味者为佳。

四、怎么分辨黄芪的好坏

黄芪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为了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为了扩大资源应大力发展种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状态,直到采收。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五、怎么分别黄芪的好坏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 ,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为: 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微味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黄芪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为了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为了扩大资源应大力发展种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状态,直到采收。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