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海彩陶的资料
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而柳湾则被称作是“彩陶的故乡”,这里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和发掘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
1974年春天,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村民在挖水渠时发现了一处古代文化遗址,随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巡回医疗队向省文化局转告柳湾出土文物情况,并送来陶器等实物标本,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乐都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省文化局文物组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调查,并征集了部分造型美观,花纹别致的彩陶罐等文物,其中一件人像彩陶壶引起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关注。省文化局提出书面报告,建议对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批复同意。同年7月中旬,柳湾墓地发掘工作正式开始。据考证,柳湾墓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墓葬群,地处湟水中游北岸台地,经实地测量,南北450米,东西250米,总面积为112500平方米。通过7年艰苦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考古队在这里共发掘墓葬1730多座,出土文物37925件,其中仅彩陶文物就有17000多件。这1730座墓葬包容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4种文化类型,属于新石器时代,这4种文化类型延续时间长达1500年之久。墓地全面揭露,初步搞清了这4种文化类型墓葬的分布规律和时间先后顺序,为研究私有制的起源与阶级的起源等有关问题,提供了一批较新、较好的实物例证。
该墓地的绝大部分墓葬在柳湾村北部的第二台地上。其范围东起柳马公路,西至沙沟,北依柳湾坪顶,南濒大峡渠。墓地北高南低,东西两面台地环抱,总面积为11.25万平方米。大部分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其次为带有墓道的土洞墓,平面呈“凸”字形。墓室口插有木棍和木板,借以封门。这种墓葬是我国迄今已知的最早的土洞墓。墓内多有木棺,形状有两种,一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梯形木棺,一是长方形呈木盒式木棺,即用一根圆木,中间凿成船舱状,形似独木船。其葬法有单身葬,又有两人以上的合葬,最多的达七人之多。
该墓地的合葬墓葬法特殊。其中半山类型的多人合葬墓,多是上下叠压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不放置任何隔离,被埋葬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龄悬殊较大,似是两代人埋在一起的。马厂类型的合葬墓,多是并排埋葬,有成年男女合葬,也有成年人与小孩合葬。齐家文化的合葬墓,也多是并排埋葬,但男女葬式与上述的不同:男的多仰面直肢,女的多为侧身或仰身屈肢,似为夫妻合葬墓。
该墓地的墓葬一般都有随葬品,且多寡不一。早期的只有二三件,晚期的多达近百件,反映出原始社会末期已有贫富之分。其随葬品既有石制的斧、锛、凿、刀等生产工具,又有陶制的各种生活用具。其中有半山型的彩陶瓮,齐家文化的陶碗、陶盆、陶壶、双耳罐、单耳罐等。这里出土的人面形与裸人形浮塑彩陶壶和葫芦形彩陶罐,造型别具一格,世民少见。
马厂类型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而得名,广泛分布在甘肃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区,距今约4000年。柳湾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马厂类型最丰富、珍贵,其数量之众,造型之美和花纹之繁缛,为其他古文化之冠。出土的陶罐彩绘花纹形式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平行条纹、波折纹、旋涡纹、葫芦形纹、四圆圈纹、六圆圈纹等。一些彩陶符号也别具一格。 陶器是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得体地把器形和优美的花纹融为一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不但是制陶工艺发达的标志,更是古代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彩陶表面为桔红色或紫红色,配上黑色线条的几何形花纹或动物形花纹,更加光亮艳丽。彩陶的器形主要有盆、壶、罐、瓮、豆、碗,显得新颖多样。
柳湾墓地发掘马厂类型墓1000余座,占总墓葬60%,由于墓主人生前身份和拥有财产不同,墓室规模和随葬之彩陶数量也各异,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小型墓随葬陶器10多件,最多也只30多件,中型墓随葬器则达五六十件左右,70余件以上的可谓大型墓。发掘出的第564号墓,墓室全长约5米,宽和深各3米左右,墓主人为40多岁之男性,这个墓随葬文物颇多,除了石刀、石斧、石凿和一件绿松石装饰品外,仅陶器就有91件之多,这些陶器中,彩陶又占绝对优势。
2002年5月28日,“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顺利落成,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外形酷似在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博物馆占地面积5845平方米,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可供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
柳湾墓地是我国黄河流域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一处原始氏族社会公共墓地。彩陶地因此成为青海省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标志。新近建成的彩陶博物馆将展示大量不同文化类型、图案、造型和纹饰的有代表性的彩陶,其中不乏我国远古彩陶艺术中的珍品。
诸葛亮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作隆中对,赤壁之战促成孙刘联盟!
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
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
随后病逝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