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潮汕地区特产的故事

特产问答 2025-03-25 09:02 浏览(0) 评论(0)
- N +

一、有关潮汕地区特产的故事

1.鱼 丸---相传始于春秋战国:楚平王喜鱼,每餐无鱼则饭食无味。楚平王生性残酷,一旦不慎梗了鱼骨、鱼刺,就下令杀了厨师。一天,有个新厨师自忖难以幸免,就狠狠地用刀背剁鱼泄愤,谁知这一剁,却奇迹般地使鱼肉与鱼骨分离。新厨师就用这些无骨的鱼肉泥搓成丸子给楚平王吃,竟得到楚平王的赞赏,从此厨师得以免除厄运。后来,随着楚平王南迁,这种食俗便流传到潮州。

2.潮汕朥糕----流传着一则传说:明末清初之时,明朝出了一个大叛臣,卖主求荣,投降清朝当上官。这叛臣的母亲却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十分痛恨叛国的儿子。有一天,她听说这个儿子要来接她上京享受荣华富贵,十分生气,便将家中遗留下来的稻米、糖、油等搬上一条小船,带着二儿子到处漂泊。这二儿子十分孝顺,为了母亲顺心,经常变换花样做点心给母亲吃,久而久之便发明了朥糕。

3.“芋味三绝”之芋泥----说的是当年林则徐受道光皇帝的委派,入粤禁烟。英、德、美、俄等驻广州领事,设宴请吃冰淇淋,林则徐见这“洋玩艺”直冒热气,不敢贸然入口。老外们见其小心翼翼的样子,便十分不礼貌地笑了起来。林则徐不动声色。次日,林则徐按外交礼仪,设宴回敬。几道凉菜过后,便上芋泥,一位领事以为又是凉菜,便用汤匙舀了满满的一勺往口里送,结果烫得哇哇直叫。 4.翻砂芋,过去是中秋节的应时食品。芋头去表皮后,切成指状小块,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隔一会儿,再将芋块放入油中,以除去水 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到糖水像胶水一样粘时,即将芋块放入,拌匀捞起,并马上从炉上拿开,这就成了又香又脆的翻砂芋。关于翻砂芋,也有一 个颇为壮烈的故事:当年元兵攻进潮州之后,为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即三家一保,每三家养一个元番,任元番随意到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 妇,新娘头晚上只准同元兵睡觉。百姓忍无可忍,相约在八月十五日夜将元番杀死。结果一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被斩尽杀绝。老百姓怒气未消,又将芋头当作元番脑袋,切成条状,放入油中炸,捞上来后加糖,用它来拜月娘后吃掉。

二、请你介绍一下别的家乡的特产

山东十大特产

1.东阿阿胶 地理标志产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有关阿胶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距今约有二千年。书中写道: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珂。”可见阿胶最初是用牛皮熬制的。传至唐代,人们发现用驴皮熬的阿胶,药用功效更好,便将……

2.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是德州的著名特产,它以五香脱骨、肉嫩松软、清香不腻等特点而闻名,有神州一奇之美称。德州扒鸡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早在明代,德州城内及水旱码头上,即有叫卖烧鸡者。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扒鸡面世。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驻跸德州,下榻与其少时的老……

3.苍山大蒜 地理标志产品

苍山大蒜,亦称葫或葫蒜。据东汉崔实著《东观汉记》载:“李恂,为兖州刺史,所种小麦、葫蒜,悉付从事,无所留”。由此知之,那时大蒜便在山东安家落户。大蒜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谈及大蒜时说:“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大蒜具有降低胃内亚硝酸……

4.烟台苹果 地理标志产品

苹果之乡 烟台:烟台市是我国苹果种植最早的地区,也是苹果栽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地区。烟台苹果,品种优良,风味独具,很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胶东水果家族的“皇后”。烟台苹果甜脆可口,富于营养,除了含有丰富的糖外,还含有苹果酸、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以及钙、……

5.乐陵金丝小枣 地理标志产品

乐陵是金丝小枣的原产地,其栽培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中国金丝小枣产业城”。乐陵金丝小枣皮薄肌丰,核小肉厚,清香甘甜。据中国营养协会专家检测,每百克乐陵金丝小枣含蛋白质1.5克

6.章丘大葱 地理标志产品

7.平阴玫瑰 地理标志产品

8.荣成大花生 地理标志产品

9.陈集山药 地理标志产品

10.马家沟芹菜 地理标志产品

三、关于东阿特产的介绍

东阿特产:

1、阿胶:由山东省东阿阿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传统名贵中药,有2000年历史。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寓除疾健身于一体,具有补血止血、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钙吸收与贮存等广泛医疗保健功能。

2、牛店炸鱼为东阿特产。呈金黄色,外酥里嫩,香脆可口,放7天而不绵,闻名于鲁西城乡,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牛店炸鱼为牛店镇南街厨师张志新首创,至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30年代,炸鱼技术传给了常氏。常氏在继承师法的基础上,又实践创新,技术不断提高,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牛店“常氏炸鱼”。

3、高集豆腐皮呈淡黄色,以薄如纸,韧如皮,清香爽口而闻名。每斤18页以上,每页可用双手拉长三分之一。取一页平铺地上,人踏过后完好无损,有“胶皮”之说。晾干可常年存放、鲜食、干食均可。在鲁西、泰安以至东北三省久负盛名。高集镇制作豆腐皮的村很多。但以程楼村制作得最好,所以当地有“高集皮子程楼货”的说法。

4、雕刻葫芦:也称蚰子葫芦。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兴盛于清末民初。当时,聊城蓄养蚰子的风气甚盛,蚰子葫芦的销量很大。种植、制作、销售葫芦的村庄大都集中在聊城城关、闫寺镇、梁水镇3地。雕刻的葫芦图案精美,刀法流畅,虽价格昂贵,却供不应求。

5、东阿毛笔:制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中叶境内有制笔工人1000余。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进京会试,即选用东阿上等毛笔。康熙皇帝曾用东阿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神光钟暎”匾额,足见东阿毛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