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产有哪些土特产(广东旅游适合带的十大特产)

景区特产 2025-07-27 20:31 浏览(0) 评论(0)
- N +

一、广东特产有哪些土特产(广东旅游适合带的十大特产)

广东,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土特产,无论是美食还是其他商品,都极具特色。访问广东,不妨带上一些特产作为纪念品或礼物。以下是广东旅游适合带的十大特产:

1. 广式腊肠:以其独特的甜味著称,与普通腊肠区别明显。东莞的矮仔肠是其中的佼佼者,采用陈皮、汾酒、酱油等调料与猪肉混合,灌入肠衣烘干制成。与米饭搭配,制成腊肠煲仔饭,咸香可口。

2. 猪肉脯:经过秘制调料腌制和烘烤,口感香脆,便于携带和贮存。挑选时注意肉质应有一定的硬度,同时保持猪肉的油脂和水份,以达到酥中带韧的最佳状态。

3. 海鲜干货:作为沿海地区,广东的海产资源丰富。例如阳江程村蚝干,以其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闻名。南澳鱿鱼干也是知名的海鲜干货,适合搭配酒食。

4. 新会陈皮:具有理气、健脾养胃、助消化等功效,存放时间越长,药用价值越高。

5. 鸡仔饼:广州特色小吃,咸甘香酥脆,形状小巧玲珑,颇受喜爱。

6. 杏仁饼: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外观类似杏仁,口感独特。

7. 老婆饼:潮汕特色小吃,皮薄馅厚,甜而不腻。

8. 高州桂圆肉:即龙眼肉晒干而成,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对多种身体不适有显著效果。

9. 高州荔枝:广东众多荔枝品种中,高州贡园的荔枝以其品质上乘而著名。

10. 龙眼:与荔枝一样,在广东广泛种植,营养丰富,有补血养颜的功效。晒干后的龙眼即为桂圆。

以上特产不仅反映了广东的饮食文化,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在广东旅游时,不妨挑选一些带回家,让亲朋好友也能分享这份南国的美味与风情。

二、广东必买的十大特产

广东省,作为中国南部的经济大省和文化重镇,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特产。以下是广东必买的十大特产:

1. 工夫茶: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泡茶方式,以其精细的泡法和独特的口感闻名。这种茶通常选用优质的乌龙茶叶,经过精心挑选和制作,泡出的茶水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工夫茶不仅是广东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待客之道的重要体现。

2. 广式月饼:广式月饼是中国南方地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以其皮薄馅多、甜而不腻的特点著称。月饼内馅多样,包括莲蓉、豆沙、五仁等,外皮则采用酥软的饼皮包裹,口感丰富,是节日馈赠亲友的佳品。

3. 腊味:广东腊味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包括腊肠、腊肉、腊鸭等多种产品。这些腊制品通常选用优质肉类,经过腌制、晾晒等多道工序制成,味道鲜美,是烹饪粤菜时常用的配料。

4. 潮州牛肉丸:潮州牛肉丸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弹性十足和肉质鲜嫩而受到食客的喜爱。牛肉丸选用新鲜牛肉为原料,经过反复捶打和搅拌,形成富有弹性的丸子,无论是煮汤还是烧烤都别有风味。

5. 端砚: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它以细腻的质地、精美的雕刻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是文人墨客书写绘画的首选工具,也是收藏家青睐的艺术品。

6. 佛山陶瓷:佛山陶瓷历史悠久,以其精美的造型和卓越的品质享誉海内外。佛山陶瓷品种繁多,包括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

7. 新会陈皮:新会陈皮是指产自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柑橘果皮,经过长时间晾晒和陈化而成。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中药配方或日常烹饪中增添风味。

8. 南珠:南珠即南海珍珠,是中国传统的珠宝之一。广东沿海地区盛产优质珍珠,其中以南珠最为著名。南珠光泽柔和、颗粒圆润,是制作高档首饰的理想材料,也是送礼的上佳选择。

9. 英德红茶: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英德市,是中国三大红茶之一。它的色泽红润、香气高长、滋味醇厚,被誉为“红茶之王”。英德红茶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10. 罗定豆豉:罗定豆豉是广东省罗定市的地方特产,以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浓郁的酱香闻名。豆豉可用于多种菜肴的调味,如豆豉蒸鱼头、豆豉蒸排骨等,是广东菜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总的来说,这些特产不仅展示了广东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游客体验岭南风情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作为纪念品还是礼物赠送亲朋好友,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三、广东十大特产有哪些

特产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有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某地才生产的一种产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广东十大特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端砚

端砚与徽墨、湖笔、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为著名,它的石质坚实而润滑,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古称端州)的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当时的端砚无图案花纹装饰,十分简朴。

据说到了唐中叶时,一名老砚工路经端溪,看见有两只仙鹤落进溪水中再没有起来,他张网捞捕,捞起了一块石头,石中有鹤鸣声,他把石橇开,奇石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上面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后来砚工们纷纷仿制,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工艺品的开始。

2、英石

中国四大名石之一(英石)英石是与太湖石、灵壁石、黄腊石并列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它源于英德市区东北面25公里的英山山脉,故谓英石。

英石是石灰岩经过千百年风化、沉积形成,玲珑剔透、纹理错落,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英山脚下的望埠镇设有英石市场,为玩石爱好者服务。

3、郁南无核黄皮

郁南无核黄皮原产于郁南县建城镇,现存二株母树,树龄已有100多年历史,仍然生势旺盛;挂果累累。郁南无核黄皮以其果大、肉厚、味美、无核的特点成为黄皮中的珍品,平均单果重12克,最大达29.3克;其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8.6%,国酸比为10.7:1,柠檬酸1.74%,每100克果汁含维生素c43.8毫克;无核率达95%以上,可食率79.4%,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

品种保护郁南无核黄皮在1960年全省水果资源普查时发现,专家确认属广东省优稀水果之一。

1986年在全省第二次优稀水果鉴评会被评为优质水果;2001年,郁江牌无核黄皮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2年郁南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无核黄皮之乡称号200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郁南县将无核黄皮作为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促进山区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来抓,成立了郁南县富康农。

4、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又名广陈皮,为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的果皮,入药已有700余年历史。《本草纲目》载: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即今新会)采者为胜。

清康熙《本草蓬源》亦有桔皮苦辛温无毒,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之述。质轻而柔软,不易折断,香气特异,醇而浓郁,味甘凉香,微辛但不甚苦。

新会著名特产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涩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

5、四会沙糖桔

沙糖桔最初产自四会市黄田镇沙糖村,因而得名沙糖橘。地域范围四会市行政区域内的龙莆镇、地豆镇、威整镇、罗源镇、迳口镇、大沙镇、东城街道、石狗镇、黄田镇、贞山街道、江谷镇、下茆镇、城中街道,共十三个镇、街道特定品质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

果形指数0.78,单果重6286克,可食率71%,可含溶性固形物11%,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

该产品驰名中外,6070年代,曾批量畅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文化典故四会沙糖桔,原名十月桔(以下简称:沙糖桔),原产四会,是四会沙糖桔主栽品种之一。因其味甜如沙糖故名。沙糖桔是四会传统土特产,又是柑桔类的名优品种,并被《羊城晚报》誉称一枝独秀。

四会沙糖桔知名度比较高,广东沙糖桔主要为四会沙糖桔正宗,尤以黄田镇出产的为正宗,唯其鲜美。

6、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品质优良,驰名中外。1987年被中央农业部评为优质水果;198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1990年被中央农业部评为绿色食品;1991年在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梅州金柚的主产区梅县,1994年被国家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称号;1997年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

梅州金柚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普遍得到较高的评价。梅州金柚果大、型美、皮色鲜黄、肉质清甜、汁多爽口、营养丰富,是果中之王。

据广东省农科院化验分析,梅州金柚含可溶固形物14%、酸0.3339%、维C110.9毫克/毫升,含糖12.68%,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B1、B2、E、P以及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具有润肺化痰、止咳、清热、降低血压、血脂等药用之功效。梅州金柚储藏期可达4至5个月,享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美称。

7、中山脆肉鲩

中山脆肉鲩,广东省中山市。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屡获荣誉,并远销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

中山脆肉鲩的养殖经过了特殊过程。第一步是养鱼苗,大约用一年时间养成半斤左右的小鱼,再花一年时间就可以养成5至7斤重,此时,它和普通的鲩鱼还没有任何差别。

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鲩鱼的肉就会慢慢变得脆起来。经过120天以上的蚕豆喂养,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脆肉鲩。

大多数脆肉鲩的养殖户都是买回养殖2年的鲩鱼来培养脆肉鲩的。生产情况中山市东升镇是原产地和主产区,21世纪以来,该镇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图2中山脆肉鲩养殖。鼓励和大力发展以脆肉鲩为主导的水产养殖业,不断培育壮大东裕牌脆肉鲩品牌,使脆肉鲩养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了东升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8、肇庆裹蒸粽

逢年过节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习。肇庆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种。

用料包制特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约0.5公斤。

其料主要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或加以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益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肇庆)肇庆裹蒸产地范围为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3个区市现辖行政区域。

肇庆人制裹蒸非常讲究,一要选用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冬叶作裹蒸的外皮;二要选用上好糯米和当年绿豆;三是做馅的猪肉以肥瘦相间的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调料,以使馅味醇香、肥而不腻。

将浸泡过的糯米和绿豆沙、猪肉馅等用模具包出有棱角的裹蒸来;之后把裹蒸放到桶里用明火煲煮十个小时以上,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为止,吃起来香糯醇厚,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9、罗定肉桂

罗定肉桂又称西江桂,广东省罗定市特产,中国国家。其产品。有桂皮、桂油、桂枝、桂宗、桂顶。肉桂全身是宝,用途广泛。桂皮是名贵中药材。桂油是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可口可乐等饮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罗定肉桂产品质量上乘,桂油含桂醛量高,因而,桂皮、桂油产品大部分出口。

桂皮主要出口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桂油主要出口美国、西欧及中东国家。罗定市的桂油、桂皮在国内出口销售占有率达20%以上。

定种植肉桂历史悠久,据旧《西宁县志》记载,在约公元1850年左右(清道光年间),滨河岔就有张氏开山种肉桂的.历史。1949年有桂树约7万亩。肉桂用途广、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罗定市根据山区有十分适宜种桂的地理气候环境、种桂习惯,确立了种桂富民的指导思想,把肉桂作为开发山区、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实施区域布局,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集优成势,连成规模。

10、老火靓汤

老火汤又称广府汤,即广府人传承数千年的食补养生秘方,慢火煲煮的中华老火靓汤,火候足,时间长,既取药补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煲几个小时就足够。

她是广府女人用万般温情煲煮的美食靓汤,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养生汤,更是辅助治疗恢复身体的药膳汤。广府,即为广府民系,广义上包括全广东、香港、澳门及海外所有地区的八千万粤语族群(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族群)。

广府人喝老火汤的历史由来已久,这与广州湿热的气候密切相关,而且广州汤的种类会随季节转换而改变,长年以来,煲汤就成了广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与广州凉茶一道当仁不让地成了广州饮食文化的标志。俗语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更有人编了句不会吃的吃肉,会吃的喝汤的说法。

先上汤,后上菜,几乎成为广州宴席的既定格局。在这炎热的夏季,每天繁忙工作之后,喝一碗清心下火的老火汤,个中味道,实在让大家惬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