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写内蒙古特色(特产、风俗)的作文
最爱的是草原,梦想着能有一天,再置身于蓝天下,陶醉在那一片绿意中,感受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美景。俯瞰天空,是湛蓝般的明净,没有一丝的杂质搀杂其中。雪白的云朵团团簇拥着,似那最优质的棉花。而蓝天白云下,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放眼看去,满眼皆是那充满生机的苍翠绿色,悠闲自得食草的牛羊以及那自由奔跑的马群。
不远处的牧羊人赶着羊群,口里哼着小曲,间或吆喝几声。也有姑娘骑着马儿悠闲的溜达着。这美丽的大草原,此时是那么的富有生命力,透着说不出的自在与和谐。在这块未遭到世俗污染的大地上,一切都是那样的淳朴,没有尘世的污浊,这里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一方乐土,如诗一般动人。傍晚夕阳西下,将天空染红。晚霞满天,甚是冶艳。夕阳的余晖漫射大地,映得草原一片金黄,闪烁着灿烂的金光,仙境般迷人。天边牧羊人赶着羊群回家。不少的蒙古包内已升起袅袅炊烟,妇女们细心打点着晚餐,等待家人的归来。这会儿的大草原弥漫着温馨的感觉,收藏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幅名为人间仙景的油画。夏夜的草原给人一种沉静的惬意。月色朗朗,微风徐徐,灯影摇曳,虫鸣啾啾,草香幽幽,是何等的姣丽,安谧。而草原赏月更是别富一番意趣。当皓月中天,银辉四溢,满天的群星都黯然失色。不似在城市所看到的月亮――虽圆却也小得可怜,无精打采地透出萎靡的淡黄微光,这里的月亮又大又圆,白白亮亮仿佛悬挂在空中的银质托盘,那皎洁的月光洒下,似薄纱,又似清清流水从草上淌过,愈发烘托出草原的宽阔圣洁。面对这如洗的夜空,如水的月光,定当引起那绵绵不断的遐想,有着远离凡尘俗事的清净,梦一般令人向往。当然,草原也有那种没有星星,没有月亮,黑沉沉地令人恐怖的夜晚。当草原上狼尖锐的啸叫从远处传来,惊慌失措的羊群纷乱的奔跑声与咩叫声从耳畔响过,你会惊恐地浑身战栗,心骤然抽紧,像揪成一团的空麻袋,每一根汗毛都倒竖起来排队站好。除了美丽的草原月夜,印象最深的要算那草原上的风,时或叹息,时或咆哮,时或呻吟,形形色色,变化万千。清风拂过时,似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摸,带来一阵惬意。此刻的风是那样的柔和,似画师柔韧的笔触,似泉水纯净的绿色,似孩童透明的丹心。然而,风在草原上肆虐起来也是可怕的,有时十分悲怆,似呜呜咽咽哭泣的人群有时十分豪放,似奔腾的马群逶迤而来有时十分凌厉,似群狼死命地齐声嗥叫。草原上的人们,脸上有着钢一样坚毅的线条,不禁曾想:莫不是给那风刻出来的吧?大草原有着太多太多的神秘,它如诗,如画,如梦。那是自由的天地,世间的仙境,并且有着最为淳朴的人们。
二、我的家乡内蒙古有什么特产?
奶制品 奶酒 牛肉干 牛羊肉
内蒙古西部地区 还有莜面 巴盟面筋 背子(一种饼) 月饼
三、内蒙古大草原小导游,作文100字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内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导游张萌,今天我要带你们参观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开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啦!
看,这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小丘与平地,小丘与平地全都是绿的。这里的空气比别处更清鲜,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温顺的小绵羊,还有高大的蒙古马,骑上去试跑几圈,你就不忍心下马了。有人说内蒙古草原到处绿色,可实际不是这样,看看河岸边吧!有小花,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缤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开放,还有明如玻璃,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颜六色的花儿,花儿上沾满了河水,其真是别具特色,美不胜收的奇景,内蒙古大草原有多么美,大家知道了吧?
现在我们来到蒙古包里,大家可以品尝品尝内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还有加有羊奶酿的奶酒,和奶豆腐,我来介绍一下手抓羊肉,奶茶,还有奶豆腐。这三样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们的蒙古族同胞习惯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们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掺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内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当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盘子里用来当招待客人的点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这些东西都是内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再继续参观更多美丽的景点。感谢大家今天的配合,谢谢!
四、二年级下册写话古的特产内蒙
特产有黑木耳、灰鼠皮、瓜子、小茴香、麝香等。
特色名产有蒙古族容器、小马头琴、蒙古刀、包头仿古地毯等。
有伊盟山羊绒、阿盟驼绒、草原蘑菇、发菜及优良药材黄草、甘草、麻黄草等。
美食有烤全羊、烤羊腿、奶豆腐、马奶酒。
五、平泉家乡的特产作文六百字
你看见过中央台“契丹祖源,圣地平泉”的宣传语吧?平泉,紧临京津门户,北接内蒙草原,南连冀北山川,孕育着美好河流,滋养着壮美山川——我可爱的家乡。
菌文化·神奇
看,纤如细丝的小雨,在微微透光的天空中尽情的挥洒;在茂密的松树脚下,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正在茁壮成长。它们顶着圆圆的大帽子,分散在各个松树跟或柴草下面,等待着人们的采摘。她们,就是我家乡着名的松蘑、肉蘑、榛蘑……尤其是松蘑,也叫做松口蘑。参观了就日馆,你就会知道松蘑的重要“国际地位”。最让人回味的还是小鸡炖蘑菇了,里面的蘑菇是肉蘑,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营养丰富,在配上鸡肉的香味,简直就是人间极品,让人垂涎三尺。
小时候,在老家,一到夏天,就和妈妈到对面的山上采蘑菇。我总是拎着我的小筐,屁颠屁颠的跟在妈妈后面,我喜欢下“挑战书”――和妈妈比谁采的蘑菇多。可是,输的总是我。于是,就想方设法的抢妈妈采的蘑菇,那种陶醉自然之美的情趣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平泉把蘑菇做成了产业,做成一种文化。平泉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有三十多年,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品种多种多样。蘑菇酱、菌丝汤,这些更便于保存和运输的美味,正带着一种文化,走向世界。
名小吃·美味
除了蘑菇,平泉还有好多的美食。改刀肉、茶糖、八沟羊汤、山庄老酒……
我最喜欢的是改刀肉,据我了解,改刀肉以猪肉和竹笋为主料,切成丝翻炒,边炒边加入鸡鸭汤、口蘑汤、酱油、绍兴酒、香油等。待肉、笋成为金黄色后,浇上汁水,盛入盘中,成品改刀肉,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爽口而不腻人。改刀肉还有耐贮存的优点呢。冬季装篓可存放三个月,炎热的夏季也能存放一周左右,要吃时加热即可,其味不变。传说改刀肉的绝技还是清宫中传出来的哩。清朝乾隆年间,皇宫御膳房里有位姓刘的师傅,有一手做改刀肉的绝技,伺候了皇帝几十年,皇帝对他的手艺非常满意。后来,刘师傅年纪大了,就退休回到了故乡平泉,开起了一家饭馆。刘师傅在平泉收了五个徒弟,并毫无保留地把改刀肉的绝技传给了他们。刘师傅在病危时还谆谆叮嘱五个徒弟,要他们齐心合力,把改刀肉的绝技传下去。
五徒弟遵照师傅的遗愿,把饭馆改名为“五奎园”,就是表明大家一起将改刀肉的绝技发扬光大。五个徒弟经营有方,改刀肉的美名到处传扬,当时张家口外蒙古族的王爷进京朝觐,路过平泉时,不但要停下来一尝为快,而且还把改刀肉当成高级礼物,带进京城,馈赠亲朋好友。从此,“五奎园”和改刀肉誉满全国。
契丹史·悠久
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一部文化史,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它可以让人们从中饱餐精神食粮,催人奋进。平泉的契丹文化正是这样一本旨在弘扬平泉地方特色文化的史书。品读它,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平泉深厚的地方文化和特色文化,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平泉。
平泉是契丹族的发祥地,文化积淀亦十分丰厚,这是平泉特有的文化优势,在契丹族诞生的神话中提到,契丹族诞生于平泉马盂山,契丹之父是乘白马从辽河之源走向下游的,而契丹之母“天女”是驾青牛车泛潢河(西拉木河伦河)而下的。在平泉境内出土的辽三彩罐、龙凤纹鎏金银器等大量辽代文物,都证实了契丹人曾在平泉生活繁衍过。平泉现存辽大长公主墓、窦景庸墓、会州城等古遗址、古墓群160多处,有馆藏文物1.8万件,辽金文物占70%。
就日馆就是契丹文化的缩小版。
这——就是我的家乡,啊!我爱你,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