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有什么特产

安徽特产 2025-03-24 18:47 浏览(0) 评论(0)
- N +

一、安徽太湖有什么特产

(1)、经济植物类:有地木耳、木耳、灵芝、茯苓、蘑菇、草菇、蕨、银杏、湿地粉、柏树、罗汉松、胡桃、锥栗、板栗、金荞麦、何首乌、莲、牡丹、安徽小檗、南天竹、樟、枇杷、桃、草莓、月季花、赤豆、香橙(桔)、乌桕、漆树、剌葡萄、陆地棉、中华猕猴桃、野葫芦、黄花菜、桔梗、芒杆、百合、蔓荆子、白术、桂花等。(2)、经济动物类:①、家畜、家禽:六白猪、黑猪、花猪、黄牛、小黄花鸡、大麻鸭、绿头青麻鸭、小白鹅等。②、野生动物:一般动物有猪獾、草兔、红腹松鼠、松鼠、红狐、貉、黄鼬、狗獾、花面狐、食蟹獴、刺猬、黄鹿、雁、绿翅鸭、勺鸡、鴙鸡、斑鸠、画眉、鳖、五锦蛇、眼镜蛇、蝮蛇、蟾蜍、黑斑蛙,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豺、水獭、小灵猫、河麂、斑羚、白鹭、隼类、猫头鹰、长尾雉、大鲵。

二、安庆市太湖县都有哪些特产???

太湖县产茶历史悠久,明、清年间所产芽叶列入户部贡品,其时出产的“南阳谷尖”享誉皖西南。一九八六年四月,在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亲临指导下,发掘历史名茶“南阳谷尖”,采用特殊工艺创制而成,易名为“天华谷尖”。“天”意为山之高,“华”意为物之精,“谷”喻茶形又指时令谷雨。其原料采制和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形似稻谷,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汤色碧绿,滋味鲜爽,叶底匀整嫩绿明亮,以味道浓厚、持久耐泡而著称。 “天华谷尖”自87年恢复生产以来,87-88连续两年经省茶学会评为全省名茶,89年被农业部评为部优名茶,98年经省农业厅复评为省何必农产品,并多次在国际、国内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2002年3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为绿色食品茶,2002年底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名牌产品,2000-2002年连续3年通过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认定为营养、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曾饮“天华谷尖”茶盛赞其“色碧、香清而味永”,实乃茶之上品。 红皮板栗 产于安庆市太湖、岳西、潜山山区,为板栗中的佳品,栗呈红棕色,光泽鲜艳。鲜栗可鲜食、炒食,也可烹调做菜,磨成栗粉,还可以制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点心、罐头和糖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栗子还具有治脾补肝、强身壮体的医疗作用。在山区享有“铁杆庄稼”之称。

三、安徽太湖 有什么特产吗

太湖在江苏

四、太湖有什么特产?

碧螺春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俗名“吓煞人香”。康熙南巡路过苏州,品茶后大加赞赏。因此茶采自清明、谷雨时节,被赐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

泡茶方法:取茶叶少许,撒入温水中,其白毫会慢慢溶掉,茶叶沉下,这时杯底一片碧绿,但水尚无味,将水倒掉三分之二左右,再冲以沸水,茶叶全部展开,此时水色淡绿如玉,茶香味醇。

采芝斋糖果

苏式糖果享誉中华,有明货、炒货、软糖、特味4大类150多个品种,如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三色松子软糖、脆松糖、松子南枣糖等,其中以采芝斋独家生产的粽子糖最为有名。

宋锦

“锦”是一种高级丝织品,苏州出产的宋锦与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其织造工艺考究,经丝有面经和底经两重,故又称“重锦”。

宋锦最大的特色是图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高级礼品盒,也可制作特种服装和花边。

苏式蜜饯

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

苏式话梅的风味是甜中带酸,口含一粒,爽口生津,而且回味久,最受旅游者喜爱。

用洞庭柑桔制作而成的苏桔饼和金桔饼,桔香浓郁,味甜爽口,具有开胃通气功能。

苏绣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其代表作是“双面猫”。

太仓肉松

太仓肉松纤维细长,品质柔软,颜色金黄,味道鲜美,入口即化。它以鲜猪后臀尖精肉为基本原料,经切条、煮松、炒松、搓松4道工序制成。肉松耐贮存,一般情况下3-4个月不变质,真空密封可保存一年以上。

太湖银鱼

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梅鲚、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日本人称其为“鱼参”。银鱼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汤。银鱼炒蛋、银鱼氽汤、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

桃花坞木刻年画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的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作坊在苏州桃花坞街上,因而得名。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年画形式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富有装饰性。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也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如日本浮世绘就受到了桃花坞年画的影响。